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天下雜誌 - 哈佛的難題:聰明、會考試,卻不會問問題 「怎麼教」比「教什麼」更重要

天下雜誌在第410期發表了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:
【哈佛的難題:聰明、會考試,卻不會問問題 「怎麼教」比「教什麼」更重要】
原以為這是國內教育才有的問題,沒想到今天國外最高學府也有了同樣的窘況...

一直到了研究所,我才真正了解自己從小所受的教育出了多大的問題,
這點我得好好感謝我的指導教授:p
念研究所的目標,不外乎是要能做到獨立思考,找出問題、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,
看起來說的籠統八股,實際上卻是很有意義的!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也不多...

提出問題,是學習新知時,最基本的互動;你能提出問題,才代表你有在思考。
哪怕是再簡單的提問,只要真的沒想通,覺得哪個環節不對勁,都該試著提出問題。
千萬別引以為恥呀...(也可能是老師沒講清楚,或不小心用了你不熟析的詞彙不是嗎...:P)
而國內教育卻往往不如美式教育般鼓勵同學們提問,
教學方式多半也只是教師單方面口頭授課而缺少互動,這是相當可惜的!

若是能提出適當的問題,與老師、同學討論,並理解問題,
此時你就真正gain something啦:p。
(學到一些東西啦..我們老師教授的口頭禪之一:D)

而解決問題,又更是個遠大的目標了,
在國內通常是對博士班學生的要求,在此先不詳談囉!



另外再舉個例子,相信不少人都不喜歡數學,認為這門科目是個惡夢;
但其實,我們在國內從小所受的數學教育,幾乎根本就不能稱之為「數學」!而應該說是「算術」!
我們在學的是,怎麼把答案算的精確無誤;
我們在學的是,怎麼在最短時間內照本宣科地漂亮解題;
然而,但卻未曾真正了解數學,也不曾真正思考過如何運用數學!
(當然,如果你真正遇到了一位不同凡響的好老師,或許就不會發生上述的情況了,恭喜你:p)

我還記得大二的時候,我的電子學老師(也就是現在的指導教授),
在講解電子學考卷某一題的時候,
提及要利用二極體(Diode)i-v特性曲線與克希荷夫電路定律(Kirchhoff's circuit laws)
列出兩條方程式並解聯立時,很訝異地說:
「你們為什麼一定要用"算"的把答案算出來!?把兩條方程式的曲線圖畫出來找交點,答案不就很明顯了!?」
畫出方程式的曲線圖可以大約看到,
兩條線的交點約落在X軸的0.6~0.8(二極體切入電壓,單位:V),
與Y軸的3.9~4.1(該電路某一個節點的電流,單位:mA)
其實這樣寫上近似的答案就可以了,
但這邊若硬是用"算"的(把某個方程式整理成y=ax+b代入另一條方程式去解...之類的),
會發現因為非常難算,因為二極體特性曲線會牽扯到自然對數e的指數次方,
這樣算下去最後還要開根號...哪個環節出了點小差錯,算出來的答案就不知道飄到哪去了...

原因都在於,太執著於精確的「標準答案」,
總覺得若是用畫方程式的曲線圖來解,不一定解的出標準答案,
咦...好像是0.6...還是0.9,萬一如果正確答案是0.8,老師會不會把我打叉...:(
但其實,要真正解決問題,
我們要的不應該是答案卷上唯一的「標準答案」,而是可以合理解釋的「正確答案」!

能解釋清楚答案所求出的數字,其所表示的意義與題目的關係,
才是解決問題的目標與意義,尤其在於職場上!可不是嗎:p。

1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噢....如果工數課以這樣子
我就不會被當掉了
哈哈哈